欢迎访问兰陵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 索引号 /2025-00022
  • 发布机构 兰陵县第六小学
  • 公开目录 劳动教育
  • 发布日期 2025-05-30
  • 文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名称 兰陵县第六小学2024-2025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兰陵县第六小学2024-2025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2024-2025学年,兰陵县第六小学学校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方针,立足兰陵县本地特色,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结合县域特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分层分类,精准设置课程

学校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小学低年级着重开展生活自理劳动课程,涵盖整理书包、穿衣叠被、简单清洁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生活技能,每周均严格保证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确保劳动教育的常态化与规范化开展。

(二)深挖本土资源,开发特色校本教材

为使劳动教育更具地方特色与吸引力,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深入挖掘兰陵县“中国蔬菜之乡”的产业优势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编写了一系列校本劳动教育教材。

二、创新实践形式,拓宽劳动教育阵地

(一)校内劳动实践,形式多样

打造特色校园劳动基地:学校积极利用校内闲置土地,开辟了“校园农耕园”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认领种植区域,全程参与农作物种植。从春日里翻耕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到夏日中浇水施肥、精心呵护作物生长,再到秋日里收获满满的果实,学生们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设立丰富校园劳动岗位:学校在校园内广泛设立各类劳动岗位,如“班级图书管理员”“教室绿植养护员”“食堂文明监督员”等,鼓励学生自主申报、竞聘上岗。通过参与这些岗位工作,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劳动技能,还培养了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例如,学校开展的“我是校园小主人”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校园劳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二)校外劳动实践,多元拓展

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学校积极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农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达1余个。本学年,累计组织校外劳动实践活动2余场,参与学生达200人次,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学习和成长。

三、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师劳动教育能力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本学年,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共开展校内劳动教育专题培训2次,邀请劳动教育专家、本地农技人员、非遗传承人等来校授课,内容涵盖劳动教育政策解读、劳动技能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累计培训教师达200人次。

(二)整合师资资源,组建双师队伍

学校建立了“校内+校外”双师型师资队伍。校内选拔德育教师、学科教师、后勤人员组成劳动教育教师团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校外聘请农技专家、手工艺人、企业技术骨干等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例如,学校聘请当地大蒜种植能手为学生讲解种植知识,指导种植实践,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教育的专业性与实践性。

四、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劳动教育活力

(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

学校制定了《兰陵县第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建立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劳动习惯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以及实践基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劳动表现,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二)强化激励措施,激发劳动热情

学校积极开展“劳动小能手”“劳动示范班级”等评选活动,对在劳动教育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举办全校性的劳动教育成果展,展示学生的手工作品、种植成果、劳动实践记录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详细解读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和细则

制定依据

保障措施与执行

内容由AI解读,具体执行以政府文件为准

常见问题

一键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