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深耕课堂提质增效,协同教研共促成长”
二、活动目标
1. 聚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高效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3. 推动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地,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4.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
1. 同课异构活动
每个学科组选取2 - 3个重点教学单元,组织3 - 4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例如,语文组选取《古诗三首》单元,不同教师从古诗意境赏析、写作背景解读、古诗对比阅读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
授课结束后,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阐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教学反思。然后,其他教师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参与度、课堂互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课,提出优点与改进建议。
2. 青年教师汇报课
新入职教师及教龄3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每人进行1次汇报课展示,学科组内骨干教师全程指导备课、磨课过程。
课后,教研组针对青年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环节衔接、教学语言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点评,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二)专题教研活动
1. 新课标学习研讨
组织教师分学科深入学习新课标,通过专家讲座、小组研读、案例分析等形式,准确把握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各学科组围绕新课标要求,开展“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研讨活动,分享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探讨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日常教学。
2. 作业设计优化研究
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作业设计专题教研。研究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实践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
举办优秀作业设计评选活动,展示获奖作业设计案例,推广先进经验。
(三)专家引领与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名师课堂实录等,并要求教师撰写学习心得,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
(四)课题研究与成果交流
1. 课题开题与研究推进
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申报校级、县级课题。组织课题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指导和完善。
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推进会,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2. 教学成果交流展示
举办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会,教师以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
评选优秀教学成果,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评选活动,并在校内进行推广应用。
四、活动安排
第2 - 3周 召开教学研究活动启动会,部署活动安排;各学科组制定教研计划
第4 - 8周 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开展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组织评课研讨
第9 - 10周 专题教研活动(新课标学习),组织教师分组研讨新课标
第11 - 12周 专题教研活动(作业设计优化),学科组开展作业设计研讨,举办优秀作业设计评选
第13 - 14周 组织线上培训学习及心得交流
第15 - 16周 课题研究与成果交流,召开课题研究推进会,举办教学成果交流会
第17 - 18周 活动总结与表彰,总结活动成果,评选优秀教研个人和团队,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