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思想,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切实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实践,我们学校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目标及原则
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及学生实际,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思想指导
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 “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渗透融合
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实践体验
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劳动适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二、课程安排
劳动课程每周每班1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进行劳动教育。
三、课程实施计划
1、把劳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之中
劳动教育有着广泛的育人功能,在劳动中能够融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但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德,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深入发掘教育资源,并渗逐到相关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强广大学生践行劳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意识。
2、把劳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中
学生宿舍的日常卫生打扫,每周的卫生大扫除,各类活动的志愿者,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家务担当,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方式的劳动实践,在实践中传承劳动精神。
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
3、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结合本校实际,加大宣传力度,围绕劳动的丰富内涵,通过精心设计宣传海报、主题标语、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让劳动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通过各种校园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学校将继续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培养劳动习惯,更要让学生在劳动中理解和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