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陵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 索引号 /2025-00022
  • 发布机构 兰陵县第一中学
  • 公开目录 规划计划
  • 发布日期 2025-05-27
  • 文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名称 【专项规划】兰陵县第一中学2025年学年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兰陵县第一中学2025年学年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发展: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

学校发展: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中小学。

(二)具体目标

教学质量目标: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各学科成绩优秀率提升10%,及格率达到95%以上。在区域质量监测中,学校整体排名前进2个名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数量增加20%。

教师专业成长目标: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教育专著,撰写2篇高质量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不少于5次。培养1名学科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新增12名教师在县级及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

德育工作目标: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率为零。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95%以上,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特色教育目标:确定2项特色教育项目,如艺术教育、体育特色、科技教育等,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使30%以上的学生在特色教育项目中取得明显进步,形成学校独特的教育品牌。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校园文化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确保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加强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课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的要求和标准。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建立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到位。

强化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加强对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反馈,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进步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承诺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教师培训与发展: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和发展阶段,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研修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和在职进修。加强校本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师徒结对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将教师的工作业绩与绩效工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奖励基金,对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课程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教师团队建设: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定期开展学科组、备课组活动,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德育内涵,提高德育实效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明确各方面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德育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德育工作制度,规范德育工作流程,确保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详细解读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和细则

制定依据

保障措施与执行

内容由AI解读,具体执行以政府文件为准

常见问题

一键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