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教体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稳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现将本年度我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建工作
(一)履职情况
1、强化思想建设,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扎实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宣传。以红色理论、系列讲话武装党员头脑,帮助党员牢
固树立共产党员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先后开展集中学习16次,讲党课4次,专题研讨4次,组织法制报告会2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学习9次,政策法规专题学习2次,案例剖析5次。 同时注重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通过表彰先进、宣传典型等方式,激励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工作,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2、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以深化“不忘教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党建品牌为抓手,坚持从严治党这一主线,通过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群众监督制度这两大工具,实现切实推进整改落实、切实增加组织活力、切实辐射业务经营三大任务,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齐头并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切实为学生办实事、为家长解难题。组织召开党员大会12余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开展党员教师示范交流、团建活动8次。
3、创新党建活动,增强党组织活力。积极探索“党建+教研+课堂”模式,如开展党员示范课、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不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听评课制度,规范教学行为。随着党建业务融合的深入推进,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党组织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展示了组织的良好形象和担当精神。如:学校制定的“护学岗”,每天由学校支委会成员及党员开展护学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思想引领作用发挥不足。学习过程中存在实用主义,产生了“学不学不是很重要,做到工作才重要”的以干代学的思想,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对出现的新事物、新知识,满足于一般了解,缺乏深入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另一方面,对党的创新力度不足,在工作中,我往往依赖于旧的模式和方法,缺乏新的思路和创意。导致工作方法单一。例如,党员活动形式较为固定,缺乏创新性。同时,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速度较慢。
2、融合能力有待加强。在推动党建与教学融合过程中缺乏有效方法与载体,党建工作与教学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有时还存在。未能充分挖掘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点,导致两者之间的融合不够紧密。没有将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效能提升形成紧密结合起来,党员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导致党建工作和主责主业相互脱节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
3、党员教育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党员的考核评价不够科学全面,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导致个别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个别干部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处理;对年轻党员教师的培养缺乏长远规划和针对性措施,培养效果不够理想;对一些具体工作跟得不紧、督的不严,在抓小、抓细、抓实上做得还不够;存在不负责任的“好人主义”,对干部要求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三)下步工作措施
1、抓实思想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系统的理论学习计划,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完善工作方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专题培训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提升理论学习效果。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汇聚起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
2、深化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教师对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党员教师树立“党建+”理念,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工作机制,围绕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重点工作,设立党员先锋项目,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专项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展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主题活动,如“党员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月”“党建引领学科竞赛”等,为党员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改进工作作风。能够以自身为表率,工作任务担重头,艰难险阻冲前头。坚持以“党群同心”为统领,以提高教师队伍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履职能力为目标,扎实推进学习型学校、模范学校、清廉学校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坚定信念、增强素质、提升能力、改进作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二、教学工作
(一)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我校在师资紧缺的现实条件限制下,我们依然开齐开足了艺体、信息技术、劳动、心理课程等薄弱学科。学校并采用“形式多样的校内劳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学校积极开发了《修身》《齐家》等校本课程,注重课外资源及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狠抓教学过程管理,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1、常规管理。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我校根据教学常规的要求,注重备课的实效性,要求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使用好教学用书,选择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心备好每一节课,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查课时检查教师的备课,杜绝备课上课两张皮现象。本学年教导处采用集中业务检查和业务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次业务检查后,都会如实的给老师们进行反馈,促使教师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并把检查结果以个别交流和集体通报的形式及时的反馈给老师们,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检查,督促老师们及时改正,力求做到目标明确、过程精细、反馈真实、整改及时,同时对做的比较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稳步提升。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我们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科学,行为规范,策略理解、运用正确,反思及时。学校组织了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新入职教师展示课和4次集体备课活动等,课后并组织教师进行说、评课活动,对讲课老师不足的地方及时指出来,对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提高教师讲、说、评的能力,互学互进,共同提高。本学期也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采取不备课不上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为了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状况,本着“以听促教、重在提高”的宗旨,教务处坚持每天查看教师上课情况,课后及时反馈给上课老师,促使老师们上好每一节课。
3、特色作业。“双减”政策强调减负增效,作业分层和特色作业作为这一政策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多元化、个性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我校根据双减政策实施了作业分层和特色作业,分层作业和特色作业成为了我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实现全面发展。
4、成绩分析。每学期初组织全体教师分学科进行质量
分析,从试卷题型构成、错题原因、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通过教师座谈进行跟踪督促。老师们根据全县统考班级位次,制定新学期的教学目标,让老师抬抬手、垫垫脚就能达成,对成绩优异的老师进行表扬鼓励。
(三)强化教师梯级发展,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抓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老师们搭建成长平台,努力提供学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们走出去学习专家们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学校大力支持老师们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活动,学习归来,组织老师们分享学习心得、执教还原课、汇报课,通过二次培训,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带回来,给其他老师们上一堂还原课或汇报课,使更多的老师受益。
2、抓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每个学期初学校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和分学科进行常规业务培训,教务处还安排了各学科中教学成绩优异、管理班级有经验的几位老师给大家做分享指导,督促教师认真研读、使用教师用书,理解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等,确保老师们心中有标准,教学有目标,实践有方法,做一个教学的明白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老师们快速的成长。
3.抓青蓝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继续开展“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活动,我们每个学期初教导处都会组织名师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青年教师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批、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指导学习,鼓励青年教师查摆差距,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4、抓竞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学校组织了粉笔字竞赛等,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学校还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县优质课比赛,在我校极度缺乏骨干教师的情况下,教导处还是尽可能组织教师进行磨课,帮助讲课教师从教学设计、课堂把控、教态语言到课件设计、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反复讨论、打磨,增强了老师们的凝聚力,同时带动了其他教师参与教研的良好氛围,加快我校课堂教学创新和教师专业成长步伐。在兰陵县读写技能大赛中欧兆玲老师辅导的朗诵获得全县一等奖。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中我校的数学团队,在经过长达近两个月的刻苦努力下取得了“临沂市二等奖的良好成绩。
5.抓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多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主题。如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集体备课、作业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学校努力创设阅读环境,提供适合学生阅读要求的物质条件。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教学各楼层大厅设有读书吧,学校图书室统一为充实各楼层读书吧、班级图书角提供图书,最大程度为本校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提供保障,学校搭建平台,丰富活动,让学生徜徉在美好的阅读生活中。如“寒暑假读书成果活动展示评选”、“朗诵大赛”、“创意书签制作评比”“最美图书角评选”等活动,学校坚持开展“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演讲比赛”等活动,传递学生健康成长的声音。积极营造浓郁的学校、班级书香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在此基础上还创建了校刊和校报。
(五)以活动为载体,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1、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我校特别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定为每学期初的第一个月为“学习习惯养成月”,班主任通过班会、晨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课堂常规评比活动、查课活动查看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等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成长进步。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了跳绳社团、武术操社团、科学社团、速算社团、绘画社团、英语社团等,通过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展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相继举行了经典诵读比赛、花样跳绳比赛、数学速算比赛、语文素养比赛、英语素养大赛、学生课堂常规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了学校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3.让学生在各级比赛中收获成功和喜悦。学校号召学生们积极参加全县的各项比赛活动,同学们在全县的比赛中相继获得不错的成绩。如:在兰陵县读写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在兰陵县小学生数学素养大赛中,学生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六年级一名同学获得了参加临沂市小学生数学素养大赛的资格。在兰陵县运动会中,孙大林同学获得全县“双摇”第一名和单摇第二名的好成绩。张艺辰、张书捷、王新源、孙福呈四位同学在兰陵县中小学信息化素养提升大赛中分别荣获县级二等奖。
三、学校管理
(一)规范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1、德育教育。一年来,学校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抓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奋斗目标,进一步落实《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学生的一日常规,完善评估考核方案,扎实开展好德育常规管理工作。以学校常规工作为抓手,以文明礼仪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全校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政教处对班级卫生、纪律、两操、路队、红领巾佩戴、仪容仪表、个人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队委通过红领巾监督岗、教师检查对全校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表扬先进,发挥榜样力量,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条条框框内化为自觉行动。
2、安全教育。政教处和安全人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和学校对安全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安全主题班会、法制讲座和安全演练形式,提高师生安全自护意识和能力。
3、健康教育。每学期初,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问卷筛查,对问题学生建立一生一档档案,坚持个别心理辅导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问题学生一生和档建立档案,制定措施进行帮扶、疏导,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夯实基础,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名班主任表率作用,提升班主任队伍管理技巧。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班级管理会议、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平。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和少先队队伍建设。加强班干部、红领巾监督岗学生的培养,发挥他们在班级、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以便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三)增强实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结合县教体局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组织学生收看爱国主义电影、开展国庆节和国家公祭日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开展沂蒙精神代代传演讲比赛和参观学校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各项艺术、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先后开展了教师节趣味运动会、班级跳绳比赛、庆元旦迎新年趣味运动会、家长会课件评比等活动,让活动育人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丰富内涵,浓郁校园文化底蕴。积极营造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浓厚德育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悬挂宣传条幅、印发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宣传,发挥校园文化主阵地作用,让学生通过听、看、思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五)开展好学生资助和控辍保学工作。加强学生资助宣传,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开学初,政教处对班级学生摸底,分类建立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特异体质学生、单亲学生、留守学生台账,制定帮扶措施和计划,我校无辍学学生。
(六)齐抓共管,不断提升教育满意度水平。进一步完善、规范家委会、家长学校管理工作,通过校长信箱、召开家长会、教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家校携手,互相协助,合作育人,不断提升教育满意度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履职尽责,躬耕不辍,努力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