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是教育改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发场,学校的发展只有扎根课堂才会有源泉、有动力。各学科课堂教育教学都有系统的操作流程,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模式。但是,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教学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式,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上的引领,实践上的指南。为了使这一学习模式更加适应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求,于是学校一班人沉下心来重新审视这一学习模式,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与研究。
1.结合统编版新教材的特点,对原五大多元课型进行了微调。这五大多元课型分别是:问题发现生成课;问题解决评价课;问题拓展评价课;问题综合提升课;单元回归拓展课这五种课型沿着知识生成的轨迹,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和过程,规范并优化了学生学习的流程。
2.扎实的结构化预习,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习是多么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我们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制定了一套系统的预习方法。低年级我们有“结构化预习课”,中高年级有预习的具体步骤。 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预习,而且使预习更扎实有效。经过预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我们课上就只检测,而预习时生成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则是学生们课上学习、讨论、展讲的重点,这样就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起点,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有实效。
3.小组合作团队学习,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在课堂上,根据小组合作交流展讲策略,学生们能在小组内积极的交流自己的观点,并且汇报展讲时,根据学科长分工自信大胆的展示自己。
4.人人争当小助理,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在我们的课堂上,自信、合作、分享、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老师由“教书匠”彻底转变为“教育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智导”者;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学生“智学”,使课堂变得越来越和谐美好、幸福。
二、开发“智美”课程文化体系——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一所学校最彻底的改必定在课程,没有课程领域的真正改,就不叫彻底改,课程改变学校! 课程的研发一直是我们学校的短板。学校被确立为“领航学校培育校”后,尤其是在听了王翔宇处长的培训报告后,就决定做课程,就这样经过近半学期的酝酿与考察,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
1.阅读课程“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这句话也许震撼过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这源自“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如敏先生那句“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这句话,正因如此,学校决定开发“大阅读课程”。目前我校的“大阅读课程”已经初见实效: (1)拟定书目,增加广度。 学校从实际出发,涵盖各年级的视角,通过师生、家长推选书目等方式,选定校本化书单。它是一份进入课堂教学的书单,以“统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中的主题单元为切口,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主题性阅读书单。 (2)编写教材,提升高度。 根据学习的规律和思路来编写教材,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自主且个性化的学习。 (3)走班教学,拓展深度。 阅读课初步定了两种课型:作品导读课和赏析交流课。阅读前有导读,阅读中有讨论,阅读后有展示。从课堂到课外,形成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4)自主阅读 延伸宽度 “大阅读课程”研究之路还很长,他们将致力于打造学校顶层设计,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智美”活动课程让教育变得更有温情。 “智美”活动课程主要与学校的课后教育相结合开发的,力争把课后延时服务向课后教育转变。学校成立了各项艺术社团,有舞蹈、绘画、数棋、篮球、跳绳等十几个社团。尤其是我校舞蹈课程,最受学生的喜爱,他们舞蹈、演舞蹈剧乐在其中,充分感受到校园精神文化的魅力。
三、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正有条不紊发展,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一定会胜不骄败不馁,努力拼搏,再创佳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