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陵县第四中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2024-2025学年,兰陵县第四中学围绕既定工作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等多方面取得进展,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课程改革推进:深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深度融入兰陵文化元素。目前,生物学科已经成为临沂市唯一的生物学科基地,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新增[生物学科]校本课程,选考生物的学生参与率达100%。在全县学科质量监测中,各年级优秀率和及格率较上学年提升约[5]%,但跨学科融合课程探索进度稍缓,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创新实践:在高二年级,设立教学创新示范班级四个,涉及九大学科,每学期开展[两]次教学创新展示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法推广成效显著,课堂活跃度提升[50]%,学生主动发言次数增加[50]%;不过,项目式学习的应用范围较窄,仅在部分学科试点。
名师培养工程:选拔[九]名骨干教师纳入“名师培养工程”,通过专家指导、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其中[四]名教师在县域内初步形成影响力,但距离打造大规模名师团队仍有差距。
文化特色打造:围绕兰陵文化开展大型文化节活动,整合校内资源,初步形成校园文化品牌雏形,但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早饭和晚饭后,学生活动蔚然成风;阳光大课间生机盎然;周末双休严格落实。但学校社团活动质量有所提升,部分社团参与人数不均衡。
智慧校园建设:完成部分硬件设施采购,投入资金约[12]万元。
安全隐患排查: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安全隐患排查,组织[13]次联合应急演练,排查出的[150]处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完成,校园安全稳定得到有效保障。
校本课程开发:持续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围绕兰陵历史文化、农业特色,充分利用生物市级学科基地优势开发生物学科校本课程,达成三年内新增校本课程目标的[30]%。
课程评估优化:定期开展课程实施评估,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实际,调整数、理、化、生四门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式,但评估机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将师德考核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在年度考核中对245名教师进行师德专项评价,无师德失范现象发生。
分层分类培训:针对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全年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培训245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但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的契合度还需加强。
教师成长平台搭建:设立教学研究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本学年教师成功申报县级以上课题[3]项,但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教师比例较低。
物质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布局,增设兰陵文化主题景观[1]处、文化长廊[3]条,更新校园文化标识,但景观和长廊的文化内涵展示形式较为单一。
精神文化活动开展:开展“兰陵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2]次,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但活动的创新性和学生参与深度不足。
制度文化完善:修订学校规章制度,将校园文化理念融入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全过程,但制度执行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不够健全。
2024-2025学年,学校全面推进规划计划实施,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全县学科质量监测中成绩进步明显,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方法创新成效突出。
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师德师风考核良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部分骨干教师崭露头角。
校园文化特色初步显现,物质文化环境改善,学生活动丰富多样,在县内各类文体赛事中表现优异。
校园设施逐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启动,校园安全稳定得到有效维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