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定粮食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发挥政策激励效应,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9万亩以上。严格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防止“粮田”“非农化”。2021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打造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标准化粮田。
(二)主动融入“双循环”,推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依托“菜篮子”工程,突出市场导向、开放导向,畅通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圈往来,拓展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升“苍山蔬菜”市场份额;同时,积极吸收各大经济圈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本,实现产品销售与资本引进的“良性循环”。
(三)贯彻“三步走”战略,打造长三角地区“菜篮子”。以创建品牌农业为核心,全面落实“五品五标”规划。深入对接长三角市场,提升家瑞等12家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完善“四化”建设(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智慧化、产品品牌化),持续打造更多规模大、设施先进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1+X”雁阵模式的推广力度,力争2021年新增5处以上。
(四)深入实施“四雁工程”,发挥乡村人才带动。引导“鸿雁”人才以市场为导向,示范带动种植更多蔬菜新品类、新品种。加强对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的规范提升,结合省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明显、规范程度高的示范社。引导“归雁”兴办优质农产品基地,在土地流转、建设资金、农技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五)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带动发展“美丽经济”。强化“三清四整”督导检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计划2021年打造4个省级和10个以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压油沟田园综合体为中心,打造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按照每个乡镇不低于20%自然村的标准,开展美丽乡村连片打造。加快提升压油沟、山里王、百草谷等田园综合体,扶持建设万紫千红、龙之春等一批县级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农旅结合,发展“美丽经济”。
(六)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启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充分借鉴国家第一批试点经验基础上,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改革试点。同时,与闲置宅基地综合利用相融合,通过自愿有偿退出、抵押等方式,有效盘活农村宅基地,保障农民利益,提高村集体收入。
(七)完善会计体系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智能化。深化农村会计制度改革,取消村级会计,实行报账员制度;公开选拔社区会计,成立乡镇农村会计代理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代理会计制度。建立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推行村级财务“银农直联”支付系统,全面实施村级财务阳光化智能化管理。
(八)拓展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先行样板工程。提升现有片区,继续完善提升长城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会宝湖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新片区,计划打造庄坞镇乡村振兴综合建设区、压油沟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等。形成区域化联动发展机制,将兰陵县成功打造为乡村振兴的区域发展样板。
(九)抓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筑牢“苍山蔬菜”良好形象。深入实施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发挥17个乡镇检测点和市场、基地农残速测点作用,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实现所有农产品的“标准化检测”和可追溯,树立新时期“苍山蔬菜”良好的质量口碑和市场形象。
(十)深化各类改革试点,确保兰陵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强化大局意识、担当意识,深入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省部共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等示范创建,主动承担农业农村改革攻坚职责,确保取得试点成效,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快速、稳步推进提供“兰陵经验”,贡献“兰陵力量”,展现“兰陵速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