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陵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 索引号 lanling00445761-9/2025-00015
  • 发布机构 兰陵县文化旅游局
  •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2025-02-25
  • 文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名称 兰陵县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兰陵县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以来,兰陵县文化和旅游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重点项目、完善公共服务、创新文化惠民,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兰陵王城项目完成一期御街工程及兰陵王殿、战神广场主体建设;三峰山望之森林公园完成地下管网、树阵广场、游客中心、民宿主体建设;宝山前动物园与城发集团签订股权划转协议,项目二期预计2025年春节前投入运营;邓王山民宿项目完成各类土地问题整改和开工手续办理;县博物馆改建项目完成初步选址,专项债已入库,正深化规划设计方案;压油沟体育馆附馆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望湖云居、莫等闲·崮下等民宿建成投入运营。

二是文化惠民创新创优。成立2家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室,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其中小剧《母亲的日历》入选第十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柳琴戏《村里出了个大网红》入选“山花烂漫·戏韵芳华”——2024年度民间戏曲优秀剧目。柳琴戏《白莲红鱼》获评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山东省特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高标准打造兰溪原著城市书房,持续开展腰鼓、广场舞等公益培训,累计培训3万人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600余场次,公益电影放映7200场。

三是文旅融合提质增效。承办全省资源开发工作会议暨“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主题年、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兰陵观摩等活动。召开全县文旅工作会议,出台《兰陵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九大行动方案》。压油沟村荣获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特色品牌“百强村”,压油沟景区获评“山东精品旅游十大乡村旅游经典案例”“山东省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乡村民俗体验入选全省高质量旅游产品名单。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0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1亿元。

四是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严格落实考古前置制度,完成考古调查项目9个、考古勘探项目9个。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田野实地调查阶段工作,目前进度已完成71%。小郭泥塑传承人刘建刚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步步灯高”百寿书面小夜灯荣获2024年全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三等奖,兰陵管氏传统香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长城辣椒酱制作技艺等8个项目获评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管向红、王廷刚等8人获评市级非遗传承人。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4个村入选第四批全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兰陵美酒非遗工坊入选临沂市优秀非遗工坊名单。

五是文旅市场安全有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常态化开展网吧、KTV、景区、旅行社等督导检查,严厉打击文旅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创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工作,全年工单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兰陵王城、大宗山等项目因企业资金紧张,后续投资乏力;研学旅游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产品力不足;产品提档升级较慢,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压油沟、宝山前动物园等景区产品供给不丰富,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细化体验和个性化需求;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文艺骨干、文化能人少,活动组织水平低。

三、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党建为引领,以建设“文旅强县”为目标,扎实做好“文化惠民、文脉赓续、产业拓展、服务保障”四篇文章,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0亿元。

一是抓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完成三峰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朴居兰汀民宿项目主体完工,推进与景澜集团合作运营;加快新博物馆改建项目开工建设;推动邓王山项目开工建设,早日见效;推动压油沟体育运动中心、航空飞行营地、文峰山景区改造提升等一批新项目落地见效。

二是抓片区打造。强化片区联动,重点打造“压油沟—宝山前—文峰山”核心旅游线路;推动兰陵镇荀子文化园、兰陵美酒、萧氏文化园历史文脉线路完善;发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与新格林、绿沃川、兰花雅集等项目联动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的样板新高地;围绕大宗山片区,盘活景区资源,丰富露营休闲、美食餐饮、非遗工坊、手造文创、研学旅行等业态,推动大仲十八坊“非遗+文创+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临沂近郊周末旅游休闲目的地。

三是抓研学旅游。推动旅游景区基础服务设施焕新升级,加快文峰山资源整合,统筹企业团建、研学整体运营,紧跟最新研学政策要求,挖掘内涵、提升品质、串联线路、培训导师,开发农业、文化、非遗等主题研学线路4条,对接教育部门开展研学活动,扩大研学旅游市场影响力。

四是抓民宿升级。进一步规范民宿建设、管理、运营,重点支持苍山街道、下村、鲁城、大仲村等民宿建设,创新“民宿+非遗、艺术、书屋、美食”等多元业态,提升住宿体验。积极开展星级民宿、“沂蒙乡愁”民宿评定,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争创四星级以上民宿3处,以精品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五是抓文化惠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持续打造一批城市书房,开展图书馆、博物馆5-10月份延时闭馆服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成送戏下乡演出600场次以上,公益电影放映7200场。以“乐享兰陵、舞动兰陵、戏聚兰陵、书画兰陵、悦读兰陵、趣味兰陵”为主题,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精彩四季·文化兰陵”等群众文化活动品。围绕兰陵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大爱情怀,力争新创5部优秀小戏小剧作品。

六是抓保护利用。扎实做好文物安全各项工作,定期对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加快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规划编制和实施推进工作,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类建筑的保护性修复与活化利用。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策划出版《兰有国香—兰陵县博物馆馆藏古字画集萃》。开展县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工坊推荐申报,力争全县非遗项目达到165个,非遗传承人达到104人,非遗工坊达到20个,支持大仲十八坊建设非遗工坊片区,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年货大集、“云上”非遗馆等“线上线下”宣传展示活动。

七是抓服务保障。强化宣传推广,瞄准兰陵300公里旅游圈重点客源地开展精准营销,扩大兰陵文旅品牌影响力。注重发挥新媒体作用,构建宣传矩阵,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多方宣传推介,策划引爆点,吸引大众关注。抓好导游、讲解员培育,组织导游、旅行社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活动。提升监管服务质量,坚持不懈抓好文旅市场综合整治,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助推文旅行业平稳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详细解读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和细则

制定依据

保障措施与执行

内容由AI解读,具体执行以政府文件为准

常见问题

一键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