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陵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 索引号 lanling00445754-2/2025-00036
  • 发布机构 兰陵县政府办
  • 公开目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2025-01-18
  • 文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名称 兰陵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兰陵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总体稳定。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75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4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20亿元;利用外资28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78亿元;新增城镇就业7566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5万元、2.32万元。

(一)三次产业协同并进,加快积蓄发展动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入选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9万亩。其中,夏粮收获面积62.86万亩,总产29.97万吨,较2023年增长0.43万吨。蒜薹收获面积31.5万亩,总产量3.61亿斤,平均价格4.29元/斤,实现蒜薹购销两旺。完成三大粮食作物保险投保面积123.7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9.45万亩,达到119.7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兰陵(苍山)蔬菜”品牌在第四届中国蔬菜品牌大会获评“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兰陵(苍山)牛蒡”入选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兰陵(苍山)蒜薹”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9家、达94家,产值89.8亿。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制定《兰陵县循环农业2024年—2026年三年规划》,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区7个、示范基地22个。兰陵现代渔业基地成功上榜第十二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工业生产持续加力。完成工业总产值236.4亿元。技改升级稳步推进,实施技改项目63个,完成投资4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26个。培育省级以上“瞪羚”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3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6家,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新材料领军企业3家,获批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企业4家,新纳统规上工业企业15家、达到211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15亿元,同比增长15%。临沂江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申报2024年度临沂市数字化转型典型标杆项目,山东荣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平台支撑不断巩固,制定《全县创新平台建设2024年度计划和三年规划》。新增省市级创新平台20个,其中省级平台5个。服务商贸焕发新机。聚焦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等行动。全县汽车以旧换新3500辆,带动销售额3.3亿元;汽车置换更新1500辆,带动销售额1.4亿元。家电“以旧换新”参与企业60家,完成交易10000笔,金额4000万元。举办“金秋惠民车展”“全民焕新季”等促销活动30余场,带动实现零售额1.6亿元。组织各类电商企业参加“东方甄选—食遍中国临沂专场”、与辉同行山东行、第六届双品网购节等系列电商直播助农活动,实现网络零售额25.6亿元。发挥叁时叁刻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优势,招引优质外贸企业10家,完成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商87亿元;支持叁时叁刻建设德国法兰克福中国商品展销中心,加速我县商品跨境出海。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望湖云居、莫等闲·崮下等民宿项目建成运营。柳琴戏《村里出了个大网红》入选“山花烂漫·戏韵芳华”—2024年度民间戏曲优秀剧目、《白莲红鱼》获评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压油沟村荣获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特色品牌“百强村”,压油沟景区获评“山东精品旅游十大乡村旅游经典案例”“山东省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乡村民俗体验入选全省高质量旅游产品名单,兰园酒店获评四星级旅游饭店。高质量承办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工作会议暨“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主题年、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兰陵观摩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70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1亿元。

(二)加快项目建设招引,发展基础持续夯实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坚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协调解决项目土地、手续、资金等方面问题149个,提升项目建设质效。2024年我县7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0%;25个市级实施类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1.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国华金泰新材料(一期)、金德瑞新材料、文峰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兰花雅集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招大引强积厚成势。新签约项目165个、总投资388.21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98个、总投资358.72亿元;新开工项目156个、到位资金60.55亿元,其中投资额过10亿元项目13个、500强项目5个;新投产项目71个、总产值19.95亿元、税收1.18亿元。强化以商招商,聘任“双招双引”大使,大力宣传推介兰陵,对接招引祥杰新材料、中兰机械设备制造等一批大好项目。坚持全县“一盘棋”,建立“信息共享+飞地经济”落地模式,招引“飞地”项目9个。举办乡村赋能计划-走进山东兰陵招商引资推介会,组织参加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招商推介会,通过会展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额83.52亿元。中兰机械设备制造项目到位资金在全市25个书记市长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中排名第一。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启动“审批绿色通道”开展并联审批,推行建设领域“联合验收”“验登合一”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推进“全程网办”和电子化登记,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达到99%以上。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云评标”“掌上开标”全覆盖。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96.35亿元,较年初增加47.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62.62亿元,较年初增加26.84亿元,余额存贷比80.79%;新增存贷比55.96%。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5万户,总量达到11.49万户。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宜业宜居。城市建设提速扩面。交通网络更加立体,推进西泇河复航、兰陵通用机场工程,做好潍宿高铁、S38岚菏高速新兴互通立交及连接线、临徐高速公路及磨山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城乡路网更加密集,玉泉路滨河下穿、兰溪东路南延、玉泉路连通等项目建成通车,城市道路总里程143公里,新建“四好农村路”6条、22公里。公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天然气管网智慧监管平台投入运行,敷设燃气主管道、小区立管49.5公里,新增供热50万平方米,改造24个老旧小区供水设施,铺设供水管网6公里。排水治污成效明显,完成小汶河、小岭河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和开发区邓王山路污水管网项目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投入使用,铺设污水管网45.2公里。小汶河治理经验做法在省电视台播出。安居住房妥善保障,投资38.25亿元实施棚改安置、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安置小区3个、改造6个、受益群众1511户。建成占地1.65万平方米的酌园市民公园及口袋公园22个。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开展山东兰陵(长三角)高品质住宅展示会及商品房楼盘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以“荣庆海棠”、兰陵“城建·云墅”高品质住宅项目为试点,推广第四代住房开发建设。村镇建设持续发力。加快推进“五个一”工程,全县各乡镇(街道)实施青年社区建设项目21个,交付住房1572套;建设商业文化街、口袋公园各17处;打造乡创共同体21个,惠及群众12.3万人、企业255家,初步形成了“一镇一体”的发展格局;设立小微产业园22个,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300多亩,入驻企业192家,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就业5000多人。《突出宜居宜业,聚焦融合发展,兰陵县加力推进小城镇“五个一”工程建设》相关做法被市政务信息专刊印发。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8,优良天数251天;国市控河流断面水质年度稳定达标。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完成自建房专项整治,整改C、D级危房2607户,实现自建房安全隐患动态清零,承办全省自建房专项整治工作现场观摩会并作典型发言,我县自建房专项整治经验做法被省住建厅刊发。完成3500户农村清洁取暖。开展西泇河上游综合治理,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各1处。双沟峪河、小涑河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投资5175万元完成2024年水库移民扶持项目78个,打造美丽移民村5个。淘汰国三及以下非营运货车1700余台,实现本地污染源有效减排。

(四)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社会发展和谐稳定。民生实事更贴心。全县民生领域支出6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1%,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分别支出18.7亿元、19.6亿元、4.8亿元和11.5亿元,持续保持较高占比。52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充实教育队伍,多渠道补充新教师484人。学前教育更加普惠,全县优质园占比达4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5.56%,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7.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深化实施“强镇筑基”行动,现有省市级试点乡镇6个,县级试点实现全覆盖。落实“双减”政策,工作成效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等报道;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经验做法2次被教育部刊发推介。提高医疗供给水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成14个管理中心、6个资源共享中心、4个临床服务中心;新增二级综合医院2家,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建立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7家乡镇卫生院完成国家推荐标准建设;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改造提升村卫生室104处,更新设备760台,累计投入资金1050万元;弘扬中医药文化,完成1家精品国医堂、20家中医特色村卫生室建设。推进托幼一体化,设置托位4580个,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22个。投资1082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铺设改造供水管网61公里;维修养护饮水工程37处,惠及群众40.4万人。社会保障更暖心。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918个,新增城镇就业756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7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6人,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47场次,提供用工岗位3060余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稳岗扩岗贷款3668万元。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照料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社会化照护服务覆盖率达100%,相关经验被《中国社会报》报道。我县入选全国首批“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全国联动示范县、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获省委、省政府通报激励,卞庄街道代村社区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典型案例。社会事业更尽心。繁荣文化事业,举办兰陵县首届小戏小剧大赛,现场演出260余场次,受众6万余人。提档升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136个;建设城市书房和爱心书屋17处,兰溪城市书房获评山东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609场次,开展送电影下乡、公益电影放映活动7219场。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在源头抓调解、抓防范、抓服务,打造集矛盾纠纷调解处、信访诉求化解、涉访涉诉受理、社会风险研判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把“隆礼重法”思想融入调解工作,发挥网格化、智能化“双化联动”作用,强化县乡村三级协同,在全市率先实现网格化平台和首发平台一揽通办。

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全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强力举措促进各项工作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塑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鲁南经济圈工业强县、全市乡村振兴先行区、人文厚重和美新兰陵”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力争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力争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力争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力争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力争8%,到位外资增长7%、力争8%,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外贸进出口稳量提质,居民收入高于经济增速,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厚植县域经济根基上聚焦用力。一是着力突破工业经济。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力争制造业占比达到80%。加快推动国铭铸管、兰陵美酒等重点骨干制造业企业扩量提质,帮扶国华金泰新材料、楠江建材等新升规企业做大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全年实施技改项目70个,技改投资增速15%以上。推动采矿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引导采矿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科创企业“培大育强”,完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依托“1+4+8+N”科创共同体,积极培育国华金泰、基舜建材、江源装饰等企业创建省级创新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全年力争新增省市级科创平台20个,新获批省市级科技项目5项以上,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资金1000万元以上,新引进科技型人才15名以上,1名高质量人才入选海聚英才计划。加快成果转化“攀高提效”,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以技术突破引领企业发展突围。推进企业“智改数转”,加快数实深度融合,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3%,营收同比增长15%;引导企业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完成5G基站建设120个,实现5G信号全覆盖。大力实施城乡宽带建设一体化,持续推进固定宽带提速,千兆用户占比达到50%。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四雁工程”,抓牢高素质农民培训,选配“头雁”70名、回引“归雁”120名、遴选“鸿雁”300名。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增效,重点推进合作社“提质、扩面、增效、联合”,不断扩大合作社辐射面,增加合作社经济效益,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致富,打造提升市级合作社15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抓实特色产业提升,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兰陵试验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促进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做强蔬菜品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等基地15家。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加快绿沃川农产品深加工、信良记、沂蒙成大食品二期等项目建设,持续打造中高端预制菜产业集群,力争食品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发展循环农业,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中,积极融入循环农业元素,总结推广一批“小而美”的循环农业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名优绿色品牌,持续做大“循环+”文章,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全县种养循环和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21个“乡创共同体”功能,引导合作社开展同业联合,推进县级总社、镇级联合社、村级合作社三级高效运营,打造以“乡创共同体”为示范引领、以联合社为发力载体、以乡村振兴合伙人为桥梁纽带、以强村公司为助推引擎的共富模式,持续建强共富载体。三是加力提振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扎实做好以旧换新,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持续激发全县消费潜能。发展特色商圈打造消费新模式,充分利用沂蒙老街“临沂十大商圈”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夜经济,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以万达广场、开元国际商城等商业综合体为中心,组织开展美食节等活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0亿元。推动压油沟体育运动中心、航空飞行营地等项目落地。推进宝山前动物园二期、朴居兰汀民宿等项目建设。开展星级民宿评定,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强化文旅宣传,瞄准兰陵300公里旅游圈重点客源地开展精准推介,扩大兰陵文旅品牌影响力。

(二)稳定有效投资增长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聚焦用力。一是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加强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国债、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机遇,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等领域精准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国华金泰光伏新材料、兰陵县中医康养项目、开阳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送出工程、秀生新型材料等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吸引更多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充分发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等活动,为企业精准“画像”。用好政府基金、融资担保等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经营成本。二是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坚持链式招商,持续推动“8+1”产业链实现短链延伸、断链连通、弱链变强、强链加固,全力对接招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和龙头链主企业,推动高端机械制造、食品精深加工、文旅康养、“借鸡(基)生蛋”“点石成金”等产业链建延补强,依托新能源商用车等项目,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招引项目数量、体量、质量更大提升,力争全年签约过亿元项目6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项目10个、过30亿元项目1个。加快入局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领域,加快引育更多“含金量”高、“含新量”足的项目,力争新签约战新产业项目占比30%以上。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前沿地区,用好用活“飞地经济”政策,着力招引一批产业适配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好项目,招引500强项目10个以上。深入实施“翅膀工程”,推动科创企业“培大育强”。依托科创走廊建设,积极招引长三角地区先进技术、成果、人才,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2025年力争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提升5.5%。三是持续增强园区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推动大项目、好项目向园区集聚,壮大园区经济。经济开发区,推动传统机械加工向智能制造升级。加快推进递一棒食品、启亚食品等项目建设,壮大预制菜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推动“腾笼换鸟”和园区提档升级,盘活低效用地,塑强硅基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装备智造新城,以国铭铸管为龙头,突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发展导向,加快完善光伏科技、泵阀、硅基创新等特色“园中园”。兰陵低碳经济集成产业园,充分发挥靠近临沂主城区优势,紧盯江浙沪、深耕长三角,加快凤凰智造园、绿谷零碳产业园、浸渍纸产业园等建设,加快链条招商、以商招商,推动“镇园一体”发展。兰陵农高区,推进国兰文化馆、兰花雅集等建设发展,拓展延伸特色兰花产业链。完善“一心、三园、四区”功能布局,推进中国农科院兰陵实验基地、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等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高地。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加快上海(兰陵)科创园等园区建设,推动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实现园区聚势发展。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上聚焦用力。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西泇河复航、临徐高速兰陵段、潍宿高铁兰陵段等交通项目,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85公里。启动博物馆改建项目,完成望之森林公园一期、压油沟体育中心建设,建成口袋公园7个;新增供热小区10个、面积30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供水设施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各23个,铺设供水管网6.5公里、污水管网6公里;敷设燃气管网16.5公里;实施输变电工程3个,建改线路226公里,实现“五网”协同。增强小城镇综合实力。以“五个一”工程为突破口,加速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加速人口、用地、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基础,提高小城镇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深化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抓好工业废气、渣土扬尘、餐饮油烟等协同控制,空气优良天数262天左右,不断提升本地污染源管控水平。排查整治河湖沟渠水质超标隐患,完善水质自动监控预警体系建设,确保国、市控河流断面稳定达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组织摸排清洁取暖需求,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原则,因地制宜推进散煤取暖户应改尽改。

(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在持续增强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上聚焦用力。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暖心舒心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对标一流标杆,围绕“需求端”改善“供给侧”,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化涉企执法改革,对企业实施包容审慎分级分类监管。以“沂i企”平台为依托,动态梳理更新解读中央、省市最新惠企政策,推动各类便民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全力助企纾困。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数字化改革,加强“验登合一”改革。优化项目服务,全面落实“1223”全流程全覆盖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为各级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多维度、立体化、全过程”政务服务。加强诚信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政务诚信建设和政务失信治理,发挥政务诚信对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水平。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全面服务融入黄河国家战略,对接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与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农发集团、格莱克斯、百鲜食品、金亿发等重点外贸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国铭铸管、延德建材、东日木业、鲁林木业等重点工贸企业扩大工业品进出口规模。用好央企、国企参与的重大项目利用外资,推动大唐集团风电项目等进展。抓好外资项目招引储备,梯次推进外资项目招引,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105亿元以上,招引过千万美元项目2个,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

(五)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强化民生保障改善上聚焦用力。推动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有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800人。落实全民参保政策,扩面社会保险投保,新增职工养老保险6000人,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常住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95%以上。推动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公平。规范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医药改革,做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建立健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县中医院新院区搬迁,推进县人民医院市级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做好磨山镇卫生院、文峰山卫生院2家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高标准建成3家特色专科卫生院,争创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4个,改造提升村卫生室354处。加快发展康养产业,做好莲花山国医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推动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多样。新创作小戏小剧5部,全年完成送戏下乡600场、公益电影放映7200场次。搭建产业平台,组织推荐文创、手造企业参加省文博会及市书圣节、数字文化(企业)创意路演等活动,加强文化交流宣传,提升我县文创产品影响力。鼓励非遗文创项目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结合,开发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乡村好青年”等典型选树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成风化俗。推动社会大局更加安全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兰陵”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统筹抓好网络舆情、治安管控、保供稳价、校园安全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兰陵”建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加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力度,切实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有效防范各类案件。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九小场所”等各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持续提升优抚安置工作质量,不断巩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的良好局面。统筹推进妇女儿童、疫病防控、统计审计、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详细解读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和细则

制定依据

保障措施与执行

内容由AI解读,具体执行以政府文件为准

常见问题

一键

问答